教师教育论坛

教育家精神

  •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文化逻辑

    杨孟哲;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一种独具中国特征和文化内质的理论抽象,它不同于西式的教育伦理,有其特殊的文化逻辑。“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于中国优秀教育家自身的文化品质,它与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在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教育家精神”新的意涵,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进一步拓展其广度和深度,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中国智慧和文化支撑。

    2024年03期 v.37;No.360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何谓、何为、何向: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未来指向

    杨子立;刘大伟;

    教育家精神是我国当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图谱和最新要求。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综述已有相关研究,阐明教育家精神研究现状与已有成果,为推动教育家精神理论层面深入研究和实践层面大力弘扬提供基础与可能。立足当下,应秉持古今结合发展理念,推动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现有教师教育培养素养、培养平台和评价体系,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服务教师队伍质量提高。展望未来,跳出教师教育看教育家精神培养,以助力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构建,践行内涵式“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夯实教育强国事业人才基础,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发展,为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03期 v.37;No.360 11-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理论研究

  • 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逻辑与实践进路

    许亨洪;李刁;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新时代“00后”师范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实践,干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角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师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逻辑与实践进路,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师范生爱国主义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4年03期 v.37;No.36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培育路径

    刘卓燃;沈萍霞;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具有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变革、打造个性化创新智慧课堂、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等多重价值。然而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面临着教师数字基础薄弱、数字能力不高、数字特质式微等现实困境。为应对教师数字素养面临的现实挑战,要从三方面着力供能。首先,应从外部供给有效资源,提升教师数字化基础。其次,深度融合数字教学,助推教师共同体发展。最后,内部赋能主体意愿,塑造教师数字化特质。

    2024年03期 v.37;No.36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职前教育

  • 师范生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的关系——专业承诺和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陈宛玉;罗艺馨;许铣铭;周凤辉;

    为探究兴趣—专业匹配度对师范生从教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87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兴趣—专业匹配度、从教意向、专业承诺和职业认同两两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在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承诺→职业认同也在二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研究建议从有效选择专业、提升专业承诺、加强职业认同等方面促进师范生从教意向。

    2024年03期 v.37;No.36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多源流理论下师范生本硕一体化培养政策分析

    公伟美;

    随着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家对于中小学教师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师范生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政策是充分利用高校教师教育资源、进行高层次未来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借助于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对高校师范生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解读,得出目前培养模式存在综合性大学参与不足、本硕衔接不畅、跨学科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最后通过中央行政机关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各级学校探索多样态本硕培养新模式以及地方政府构建保障实践效果的长效机制打开新一轮政策之窗。

    2024年03期 v.37;No.360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职后发展

  • 教研训一体化区域性实践:缘起、路径与策略

    曾召文;许惠芝;谢刚;易雪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当前的热门议题。本研究将研修支持共同体支持下教研训一体化推进作为区域教师发展的一种解决方案。基于成人学习理论,梳理了教师学习的特点;基于系统理论阐述了教学、教研和培训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教研训一体化的必要性;构建了教研训一体化实施模型,并在研修支持共同体支持下,开展了行动研究。从实践中提炼了几条基本策略,即:基于系统思维与共情意识,构建经验交互的活动序列;基于理念方法和技术引领,搭建学员学习的支架系统;基于团队实践与研训支持,促进反思性实践持续发生;基于环境建设与数据赋能,促进学员经验的不断扩充;基于自我反思与专家引领,促进学员实践智慧的形成。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教师培养路径方法的创新,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024年03期 v.37;No.360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特岗教师缘何离职——一位特岗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

    贾秉权;周晔;

    特岗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他们的生存状态关乎整个乡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本文选取了一位曾经在乡村学校工作十年的特岗Z教师,从入场、在场、离场三个场域对其生存状态进行叙事研究。研究发现,Z老师经历了被动地走进特岗、真实地体验特岗、犹豫中离开特岗的心路历程,这一案例说明了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实镜像。要改善特岗教师的生存状态,需要考虑保健和激励两大因素。在保健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提高特岗教师工资待遇、优化乡村学校环境、重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在激励因素方面,需要完善特岗教师的发展晋升机制,建立特岗教师荣誉制度以及培养特岗教师的乡土情怀。

    2024年03期 v.37;No.360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队伍建设

  • 高校辅导员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理性思考

    张小玲;郑梦妮;

    绩效工资制度体现了经济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能有效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的普遍选择。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部分,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但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绩效工资主要基于教科研业绩,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建国70多年的实践证明,他们已然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在高校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大背景下,立足辅导员岗位特点,优化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对激发这支队伍的工作热情,提升高校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024年03期 v.37;No.36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策略偏差与优化路径——基于“双一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文本分析

    冯梅;吴宏超;

    本研究以25份“双一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 12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编码与量化分析,发现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文本内容特色性不足、执行主体协同性较差、辅导员能力提升举措操作性不强、辅导员职业晋升措施科学性不高等共性缺陷。进一步优化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实现文本内容从“千篇一律”转向“百花齐放”;完善协同联动机制,促进执行主体从“条块分割”转向“统筹联动”;搭建成长发展平台,赋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破职业晋升藩篱,实现辅导员队伍发展从“双重困境”转向“双线晋升”。

    2024年03期 v.37;No.360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专业成长

  • 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兼论教学效能感及坚毅人格的中介作用

    黎晓娜;梁丹丹;高凤霞;

    为探索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其中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教师坚毅自陈量表和成长型思维问卷调查了庆阳市215名教师。结果发现:(1)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呈两两显著正相关;(2)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起全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4.26%。研究揭示了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予以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支持。

    2024年03期 v.37;No.360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学科教学

  • 数学思维方式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及培育策略

    刘师妤;

    数学思维方式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旨趣,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要求。数学思维方式兼具归纳性与演绎性、渐进性与灵活性、抽象性与具化性等二元辩证特征。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数学思维方式存在转化与化归、简化与优化、发现与创造三方面的价值。要实现这些价值,应做到:采用元认知策略、运用序化策略、使用概括整合策略。

    2024年03期 v.37;No.360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史海探微

  • 教育家陈时的办学镜鉴——民办高等教育的路径探微

    陶光胜;

    陈时是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的创办者,是中国近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先驱。陈时在40年的办学过程中沉淀了一套宝贵的办学经验,以士志于道的使命自觉固大学之本,以业精于勤的精神建构塑大学之魂,以苞桑之固的制度磐石立大学之治,以和而不同的差异方略谋大学之特,以风不鸣条的时代气候筑大学之基。陈时的办学历程为研究中国近代民办高等教育史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推进当今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智慧。

    2024年03期 v.37;No.360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信息与资料

  • 2024长江教育论坛在京举行:两会代表委员为中国教育政策建言

    <正>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长江教育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春天的约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暨2024长江教育论坛”于2月25日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郑富芝、王定华、张志勇、倪闽景、徐礼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洪宇,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潘教峰、马一德,华中师大党委书记夏立新,财政部科教司原司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路,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郑浩峻,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黎青山等专家学者,围绕“加强法治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筑牢基石”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座谈会由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方平主持。

    2024年03期 v.37;No.360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