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论坛

院校治理

  • 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论

    洪早清;

    教师教育特色是新时期师范大学办学必须坚守的特质,教师教育特色不能泊来也不能凭空想象,而是植根于长期的教师培养培训实践。对教师教育特色的判断和认定,既需要澄清其立论依据,更要在坚守底线和发扬传统基础上大胆改革和创新,并强化必要的条件保障。

    2020年01期 v.33;No.310 4-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视野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陈秋生;荆涛;周二华;

    院系统战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是高校统战工作的组成部分,对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高校统战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挑战和机遇,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良性互动。

    2020年01期 v.33;No.310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开大学医学院为例

    陈赜;

    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都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南开大学医学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意见征询,研究提出了推动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建议,为实现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助力。

    2020年01期 v.33;No.310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理论研究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教师论述分析

    刘建银;杨皓宇;周欢;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教师的政治理想与信念、职业道德、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论述和要求,这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国应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向前进。

    2020年01期 v.33;No.31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技能标准研究

    姜继为;吴芳;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目前以本科培养为主。贯彻"以本为本"的精神,需要制定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技能标准,促进学生在关键技能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技能标准,应包括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教师技能、幼师技能等方面的质和量及其评价指标,并对其输出表现、评价点和测评方式等建立整套的规范。只有确立技能标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和教师教,为培养大批符合幼儿园需要和国家幼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奠定基础。

    2020年01期 v.33;No.31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教师培训

  • 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路径探索——以北京大学国培工作坊项目为例

    朱伶俐;韩巧凤;张丽;

    第一周期的国培以"输血式"培训为主,新一周期的国培管理重心下移,项目县成为除培训院校(机构)之外的国培实施主体。在这种新模式下,培训如何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北京大学提出了国培项目县"造血式"培训的实现路径:找准项目县真实需求—发挥行政部门领导力—促进种子教师锐变—带动一线教师成长—提炼优秀培训经验,并阐述北京大学国培工作坊项目在清徐县的具体实施过程,案例的成功实施验证了"造血式"培训路径的可行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2020年01期 v.33;No.310 32-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学习共同体:名师农村工作站培训的组织形态——基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唐良平;

    从名师农村工作站培训的结构与特征出发,基于主体间性教育理论构建名师农村工作站的学习共同体,突出工作站导师与学员间的平等、和谐、互动关系,是名师农村工作站提升培训效果的必然选择。学习共同体是名师农村工作站崭新的组织形态。在学习共同体中,导师与学员通过良好的学习情境,进行言语对话和行为互动,共同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生命的价值。

    2020年01期 v.33;No.31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高教专题

  • 优秀传统美德入法入规的法理意义及路径研究

    彭虹斌;

    美德教化与规范立法是社会治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点不同。儒家美德入法入典具有深厚的法理学意义,良善立法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稳定,改善人类社会的生活,儒家美德入法,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良善公民。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实行"德主刑辅",但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向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是社会的主旋律,因而,加强法治建设,辅以美德教化,并将传统美德融入到社会公德,甚至法律法规层面予以规范,则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2020年01期 v.33;No.31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志愿精神育人的基本特征及实践路径

    凌瑾;熊平安;

    志愿精神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蕴含着服务学习的实践指向,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品质提升。与其他的育人方式相比,志愿精神育人有着独特的基本特征,即在服务奉献中塑造优良品德、在人际互动中优化人际关系、在探索世界中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志愿精神育人的实践路径有: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以志愿精神引领校园风尚;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挖掘志愿服务先进人物,以榜样力量发挥正能量。

    2020年01期 v.33;No.310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人才培养

  •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马愿愿;余慧民;王伟;王后雄;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面临"双一流"学科建设等诸多挑战,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其竞争力的突破口。研究以化学师范生培养为例,探索其教学实践能力整体培养路径,分别在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三方面提出突破路径,以期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2020年01期 v.33;No.310 53-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一核三极”模式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

    杜钦芝;雷诗雨;陈时洪;

    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作为公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培养质量对充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大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公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一核三极"培养模式,以期有效解决教育硕士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培养质量。该模式可为全面提高各专业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为公费师范生教育改革和实践助力。

    2020年01期 v.33;No.31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析

    李静;刘鸿畅;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哲学观、教学观、人才观三个方面对高校实践育人内涵的基本逻辑进行梳理解读。明确新时代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回归高等教育本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打通高校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实施高校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建设工程,强化高校师生实践的良性互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统筹推进,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0年01期 v.33;No.31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国际视域

史海探微

  • 清末师范教育发端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申国昌;孙佳瑾;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发端于1897年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师范教育肇始于此时的原因:一方面是洋务运动以来新式教育快速发展对大批合格师资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是教育救国思潮驱动、西学东渐与中体西用的牵引。我国师范教育办学实践活动能于清末得以开启,得益于晚清教育思想家的极力呼吁与倡导,其中影响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张之洞与梁启超。这两位教育家分别在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时期站在教育救国的角度去大声疾呼应兴办师范教育,培育中国师资,促进教育发展,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2020年01期 v.33;No.310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叙事研究

  • 挣扎与成长:教师自我身份认同的叙事探究

    付维维;

    研究发现,教师的成长扎根于外部社会环境、政策之中,而职业选择的功利与盲目、个体多样化角色间的冲突、对教师生活世界的漠视等,是造成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主要因素。文章采用自传叙事的方式,借以自身生命历程中关键事件的阐述,历时性地呈现"我"从职前的先赋身份到教师身份获得,职后的身份适应与转变、身份冲突与挣扎、最终寻求自身完整与成长的身份认同历程。因此,对教师自我内心世界的关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利用叙事的方式,追求教学与生活的完整,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

    2020年01期 v.33;No.310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课程教学

  • “七步教学”协同育人模式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

    吴雪会;王蔚鹏;

    "七步教学"协同育人模式是贯彻师范认证协同育人理念和要求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模式是指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坚持"听—看—进—写—做—讲—思"等七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大学、中学通力合作,精诚团结,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协同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新视角,使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协同育人"理念落地生根,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发展平台。

    2020年01期 v.33;No.31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基于“课例研究”理念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构建

    吴登平;

    文章基于"课例研究"理念构建了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并对实施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课例研究"既有实践成分,又有理论含量,能够把职前教师的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之中,将职前教师学习指向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的解决,有效促进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素养的发展。

    2020年01期 v.33;No.310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外贸跟单实务》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章雁峰;杨芬;

    传统的《外贸跟单实务》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种线上教学的手段,融合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对比传统教学2017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138人)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8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138人)学习成绩,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020年01期 v.33;No.31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信息与资料

  • 华中师大专题研讨学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正>2019年12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副校长夏立新强调了学科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想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教师队伍的作用,彰显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学科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承担起三个"使命":一是教学使命,要坚持学科教学理论与教学

    2020年01期 v.33;No.310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1K]
  • 下载本期数据